湖南日報3月3日訊(蔣劍平 戴勤 梁翔宇 嚴修良)“以前水渠像灰篩,有點水也白白流掉了,現(xiàn)在水渠修好了,不擔心無水灌田了。”3月1日,正在為早稻種植做準備的新寧縣高橋鎮(zhèn)井坪村村民陳貽旺,指著門前一條修復一新的水渠,高興地說,這是“五小”水利建設(shè)引來的“活水”。
“五小”水利指小水窖、小水池、小泵站、小塘壩、小渠道等小型農(nóng)田水利設(shè)施,一旦淤塞就導致“庫里水汪汪、田里鬧水荒”。2013年起,邵陽市制定了“五小”水利建設(shè)5年行動計劃,力爭籌資100億元打通農(nóng)田灌溉“最后一公里”。邵陽市各地采取“財政投一點、老板捐一點、群眾集一點”等方法籌資,并完善民辦公助、以獎代補、財政貼息、金融支持等各項政策。市本級和各縣(市、區(qū))財政將土地出讓收入的3%用于“五小”水利建設(shè)。各地紛紛加大投入,其中邵東、武岡、隆回等縣(市)去年財政投入都超過了1000萬元;同時,群眾集資和社會捐資力度加大,隆回縣橫板橋鎮(zhèn)橫斗車村去年通過多種途徑,共籌資110萬元,修建了6口骨干山塘、1.5公里骨干渠道,村里310畝農(nóng)田水利條件明顯改善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去年全市共完成水利建設(shè)投資21.4億元,比上年增長110.2%。
邵陽市從去年起,還連續(xù)5年每年拿出3000萬元作獎金,推動“五小”水利建設(shè)“遍地開花”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去年來,全市改造渠道4520公里、泵站612處,整修塘壩2萬多座,新建水池(窖)417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