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陽新聞網(通訊員 周忠安 李建科 李中)黨的十八大以來,新寧宣傳思想文化戰(zhàn)線緊緊圍繞全縣發(fā)展戰(zhàn)略,高揚思想旗幟,勁鼓時代風帆,進一步凝聚了加快新寧發(fā)展正能量,充分展示了良好的新寧形象,全面提升了崀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,為新寧經濟社會發(fā)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、輿論支持、道德滋養(yǎng)、文化食糧和智力支持。
圖為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專題學習。
強化理論武裝 鍛造思想“主心骨”
宣傳思想文化戰(zhàn)線充分發(fā)揮思想引領作用,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,用共同理想凝聚共識,全力鍛造思想“主心骨”,進一步夯實了加快新寧發(fā)展的思想基礎。
積極推進中心組學習??h委始終把十八屆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全縣各級黨委(黨組)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,創(chuàng)新學習形式和方法,全面落實中心組學習“六個環(huán)節(jié)”要求,確保了中心組學習更加制度化、規(guī)范化、長效化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組織縣委中心組學習29次,先后邀請了30余名領導和專家學者來新寧授課,進一步提升黨員干部的戰(zhàn)略思維、創(chuàng)新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。
深入開展理論宣講活動。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十八屆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會精神,縣委理論宣講團深入單位、企業(yè)、農村、校園、社區(qū),組織開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、“系列講話進基層”、“好聲音講壇—講話精神進基層”等系列宣講和百姓微宣講活動,組織各類宣講互動412場,受眾達10萬余人次,在全縣掀起了學習熱潮。
不斷加強社科研究工作。圍繞“全面建成小康新寧”、“文化與旅游融合發(fā)展”和精準扶貧等重大課題,在全縣開展社科理論研究行動和社會科學知識競賽。五年來,全縣各級領導干部在《人民日報》、《湖南日報》、《新湘評論》、《邵陽日報》等媒體刊發(fā)各類理論文章160余篇,為新寧經濟社會發(fā)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。
圖為參加全國媒體精準扶貧崀山行的媒體記者正在采訪。
緊扣發(fā)展主題 奏響發(fā)展“主旋律”
一篇篇新聞稿件,一幅幅攝影作品,一個個影像鏡頭……廣大新聞工作者以不同的視角、不同的形式,大力宣傳新寧發(fā)展成就、講述新寧故事、展示新寧形象,為追趕超越凝聚正能量,為改革發(fā)展奏響“主旋律”。
正面宣傳有聲有色。五年來,圍繞縣委、縣政府中心工作,在中央和省、市新聞媒體上稿9100余篇,其中中央電視臺上稿60余條,《人民日報》《光明日報》《中國改革報》《中國城市報》等上稿140余篇,《湖南日報》頭版頭條和市州版頭條28篇,有力地宣傳了新寧,推介了崀山。歷年來在中央、省市級媒體上稿數量都位于全市前列。尤其是2016年3月份,CCTV7《農廣天地》欄目播出時長達25分鐘的《從農田到餐桌—走進新寧》,專題推介新寧綠色食品—臍橙的標準化種植和規(guī)范化生產全過程。2016年9月份,開展的全國媒體精準扶貧崀山行活動,來自全國各地及境外近100家媒體記者齊聚新寧崀山,從各個視角、層面解讀旅游扶貧“崀山模式”,所有媒體集中發(fā)稿200余篇,新華社《湖南領導專供》大篇幅推介新寧旅游+扶貧的“崀山模式”。今年1月20日,中央電視臺《新聞聯播》、《晚間新聞》、《新聞直播間》等重點欄目對崀山別具特色的過小年民俗進行了直播或轉播達13次。今年3月13日,《人民日報》新農村版頭條刊發(fā)文章《涵養(yǎng)好風景,直奔好光景(聚焦新產業(yè)新業(yè)態(tài))》,加編者按,深度報道了全縣探索“旅游+扶貧”經驗做法。今年6月22日,《人民日報》副刊頭條配圖刊發(fā)長篇散文《丹霞之魂 詩畫崀山》,網易、新湖南等50多家媒體紛紛轉載。6月26日CCTV-13《朝聞天下》欄目夏覽中國直播《湖南崀山:丹霞瑰寶正風華 崀山山水賽桂林》,在社會各界產生了良好反響。
對外宣傳成效明顯。五年來,在《澳門日報》、《香港商報》、《大公報》、香港商報網、大公網、香港文匯網、鳳凰網、中新社等上稿1800余篇,刊發(fā)了5個專版推介崀山,每年吸引了眾多港澳游客紛紛來到崀山過“文化年”。并印刷制作了12萬份崀山宣傳畫冊和旅行社宣傳品,大力宣傳推介崀山,進一步提升崀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。
文化交流豐富多彩。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,為新寧樹立了良好的對外形象。2016年初,澳大利亞懷昂市長道格•伊頓一行來到新寧崀山旅游區(qū)考察。2016年5月份,來自俄羅斯、阿爾巴尼亞、蒙古、佛得角、南非、越南等20多個國家駐華外交官深入崀山考察,崀山被世界外交官協會正式定為“世界外交官旅游休閑基地”。2016年9月份,老撾新聞文化旅游部市場宣傳司司長薩利•平皮昵一行30人對邵陽崀山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考察。
網絡輿情處置有力。進一步完善了《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管理和輿情應急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》和《關于推行網絡問政的實施意見》等文件,建立了網絡問政系統(tǒng)發(fā)布平臺、回復平臺和通報平臺。五年來,共編發(fā)輿情專報310余期,成功處置網絡輿情500余起,全縣沒有發(fā)生大的網絡輿情。
圖為組織開展學雷鋒志愿者簽名活動。
加強文明建設 精心培育“文明花”
黨的十八大以來,全縣文明創(chuàng)建工作如火如荼,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。五年來,連續(xù)第三次成功創(chuàng)建省級文明城市,金石鎮(zhèn)、崀山聯合村躋身為全國文明村鎮(zhèn),崀山成為全國文明風景區(qū)。在新寧大地涌現了一批全國先進典型人物,姚步高評為全國勞動模范、蔣科評為全國優(yōu)秀志愿者,曾令超家庭評為全國最美家庭。一個個感人的事跡,幫助培育出新寧大地社會文明新風尚,凝聚了全社會向上向善的強大力量。
抓立體宣傳,輿論氛圍營造到位。運用各種宣傳手段,對文明創(chuàng)建工作進行立體式、全方位的宣傳,設置創(chuàng)建文明縣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公益廣告300多塊,編印《新寧縣文明手冊及健康教育讀本》5萬冊發(fā)放到市民手中。通過圖、文、聲、影全方位、立體式的宣傳,使文明創(chuàng)建活動家喻戶曉,形成了深厚的氛圍。
抓“三級聯創(chuàng)”,城鄉(xiāng)創(chuàng)建統(tǒng)籌到位。堅持以文明縣城創(chuàng)建為統(tǒng)領,文明鄉(xiāng)鎮(zhèn)創(chuàng)建為紐帶,文明村莊創(chuàng)建為基礎,構建以城帶鄉(xiāng)文明創(chuàng)建工作格局,實行縣級領導聯鄉(xiāng)鎮(zhèn),省市文明單位聯村,堅持分類指導,實現以點帶面,整體推進。五年來,先后創(chuàng)建了國家級文明村鎮(zhèn)3個、國家級文明景區(qū)1個,省級文明村鎮(zhèn)2個、省級文明單位7個、文明社區(qū)1個,市級文明村鎮(zhèn)13個,市級文明單位21個,縣級以上文明村鎮(zhèn)占總數的62%。
抓“四德建設”,先進典型層出不窮。通過宣傳教育、陣地建設、典型評選、鄉(xiāng)賢引領等措施,持之以恒地抓好“社會公德、職業(yè)道德、家庭美德、個人品德”建設,深入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《文明公約》、《村規(guī)民約》、《村民自治章程》,引導廣大群眾改陋習、樹新風,涌現出了一大批國家級、省、市級先進典型。五年來,成功推選“湖南好人”3人,最美湘女1人,省文明家庭6戶;全國勞動模范1人、全國優(yōu)秀志愿者1人,全國文明家庭1戶,全國最美家庭2戶(其中全國最美家庭標兵1戶),全國五好家庭2戶。成功推選市道德模范3人、市優(yōu)秀志愿者2人,市級最美兒童和美德少年18人;評選縣級道德模范21人、身邊好人47人、最美孝心少年10人,十大書香家庭10戶、五好文明家庭153戶。
抓品牌創(chuàng)新,文明創(chuàng)建花紅果碩。創(chuàng)新幫管機制,愛灑留守兒童。圍繞構筑學校、家庭、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,開展以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為重點,鞏固“代管家長制”幫管機制,創(chuàng)新推出“四訪一課”工作機制,組織縣直機關單位、鄉(xiāng)鎮(zhèn)、村支兩委三級班子成員4300余名干部,每人結對幫扶1名以上農村留守兒童。建成了各類留守兒童托管中心200多個。籌措社會資金及物品總計近4500萬元,用于改善山區(qū)教學環(huán)境,推動邊遠山區(qū)教學健康發(fā)展。志愿服務活動更加深入人心。全縣注冊志愿者9.6萬多人,注冊成立志愿者協會3個,組建志愿者小分隊97個,開展扶貧幫困、愛心助學、無償獻血、義務植樹、愛鳥護鳥、義務清掃等志愿服務集中活動2500多場次。
人生需要信仰驅動,社會需要共識引領,發(fā)展需要價值導航。通過開展文明建設,將一股股文明新風在新寧大地激蕩開來。走在新寧的大街小巷,人們不覺發(fā)現亂扔垃圾、亂涂亂畫等不文明現象少了,互敬互愛、文明用語、文明行為的人多了。
圖為崀山劉氏宗祠演義廳正在表演。
努力服務群眾 打造文化“氧氣吧”
在新寧的大小廣場、阡陌村頭,一個個歡歌熱舞的場景,令人驚喜。這種繁榮的文化潮音,為瑰麗秀美的崀山添上了靚麗的一筆,充分展現了新寧獨特的文化氣質、文化氛圍、文化實力。
文化活動精彩紛呈。這五年,全縣組織了32次“崀山風”文化工程系列活動;連續(xù)舉辦了兩屆環(huán)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崀山段賽事;承辦了2015年穿越大湘西崀山段賽事;開展了“歡樂瀟湘-美麗崀山”一系列年度群眾文藝匯演等系列活動,精心打造了2017年新寧縣首屆“崀山之春”春節(jié)聯歡晚會,讓廣大人民群眾品嘗了一場文化盛宴。巖鷹拳”成功納入中國首批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,《崀山故事傳說》、《崀山峒歌》、《八峒儺戲》正式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完成了省、市、縣送戲下鄉(xiāng)任務366場次,開展廣場文化活動700余場,農村電影放映33299場。
文藝創(chuàng)作持續(xù)繁榮。五年來,累計創(chuàng)作文藝作品288件,其中,文學作品《丹霞之魂 詩畫崀山》、《老夫子》、《灰色叢林》、《大孝浩瀚涓涓流》、《大山的兒子》、《璀璨的明燈》,國畫《閱盡滿塘榮枯事》、《香域》、《荷塘故事》、《湘域之二》、《崀山將軍石》、《云雀圖》、《崀山神韻》,攝影作品《崀山攝影作品集》等153件精品力作在國家級、省級刊物發(fā)表或大賽中獲獎。2017年,積極整合《新寧發(fā)現》、《文化崀山》等縣內刊物資源,立足宣傳新寧、推介崀山,創(chuàng)辦了本土文學刊物《崀山文藝》,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,極大地擴大了新寧特色旅游文化的對外影響力,
公共文化服務全面覆蓋。這五年,全縣啟動了縣文體中心項目建設;建成了18個鄉(xiāng)鎮(zhèn)綜合文體站、9個貧困地區(qū)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、11個鄉(xiāng)鎮(zhèn)文體廣場、106個村級文體小廣場、2個社區(qū)文體小廣場、122條農民健身路徑工程, 基本形成了“結構合理、發(fā)展平衡、網絡健全、覆蓋城鄉(xiāng)”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。建成477家農家書屋,完成了5985戶廣播電視“村村通”工程和5238戶“戶戶通”安裝工程。在全縣299個行政村架設廣播點3700余處,安裝音柱7400余個,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全部建成,基層服務點和公共電子閱覽室實現鄉(xiāng)鎮(zhèn)全覆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