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陽新聞網(wǎng)6月19日訊(通訊員 何雯 唐文峰 蘭巧琴)“周姐,我的同事朋友都說你的稻草粽很好吃,我要再訂100個。”6月17日中午,新邵縣迎光鄉(xiāng)迎光村村民周桂芳剛回復完鄉(xiāng)衛(wèi)生院幾名客戶的微信訂單,又接到新邵縣城一回頭客的電話訂單。
周桂芳正在制作稻草粽 何雯攝
自4月份開始,周桂芳的稻草粽作坊就開啟了忙碌模式,來自各地的粽子訂單源源不斷,慕名到作坊購買粽子的市民也絡繹不絕。
在迎光鄉(xiāng)有著數(shù)百年制作歷史的稻草粽,是當?shù)卮鄠鞯奶厣朗?,不僅令吃貨們情有獨“粽”,更是彌漫在游子心間一抹揮之不去的鄉(xiāng)愁,和每逢佳節(jié)倍思親的家鄉(xiāng)味。
采摘粽葉
過去,每年端午節(jié)一到,迎光村家家戶戶都會包稻草粽。那時條件艱苦、物質(zhì)匱乏,稻草粽充其量就是一個小糯米疙瘩,聊以慰藉罷了。儀式感卻是有的,家人閑坐,燈火可親,人間有味是清歡。
隨著日子越過越好,粽子的食材和原料也豐富多了。從最開始的板栗、紅棗、花生,到后來的香腸、臘肉、鮮肉、咸蛋黃,村民們把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,全都裹進了稻草粽里。稻草粽成了當?shù)卦L親探友、接待貴客的“最高禮遇”。
由于稻草粽工序繁瑣、用料講究,漸漸地,包這種粽子的人越來越少,都選擇用食堿來做簡易的三角粽?,F(xiàn)如今,整個迎光村只有周桂芳一家人堅持在做稻草粽。
“我原來也只是在端午節(jié)那天包一點給家里人解饞。后來,越來越多在外地發(fā)展的家鄉(xiāng)人,聽說我一直在做稻草粽,非常懷念這種家鄉(xiāng)的味道,都要求訂購,我也是被迫營業(yè)。”周桂芳笑著說。
走進周桂芳的粽子作坊,“粽娘們”正在搶抓旺季趕包粽子。只見她們將一杯杯裝有鮮肉、咸蛋黃的糯米,倒進交叉重疊的粽葉里,粽葉一折一卷,稻草一綁一捆,手法嫻熟,動作麻利。很快,一個個既像彈棉花的錘子、又似手榴彈的稻草粽便做好了。再將這種用稻灰水代替堿水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,放到煤火上用大鍋蒸煮24個小時后,鍋蓋一掀,熱氣騰騰,陣陣清幽的粽香撲面而來,一口咬下去,軟糯細膩,唇齒留香。
剛做好的粽子軟糯細膩,唇齒留香
近幾年來,周桂芳通過售賣稻草粽,帶領(lǐng)村民走出了一條增收新路子。她將村民過去棄之不用的稻草變廢為寶提前訂購,村民把采摘的粽葉,種植的糯米、花生、板栗等全都以市場價賣給她,不需東奔西跑就輕松變現(xiàn)。粽子銷售旺季期間,周桂芳每天雇請四五個“粽娘”做事,每人每天80塊工錢。“我每年都來幫桂芳包粽子,不用日曬雨淋就能賺好幾千塊錢。”“資深粽娘”梁大姐說。
據(jù)了解,周桂芳制作的稻草粽已成了“網(wǎng)紅粽”, 每年端午期間賣出6至10元等不同價格的粽子達6萬多個,凈收入20多萬元。周桂芳說,稻草粽雖然制作比較麻煩,但她會把這種傳統(tǒng)美食繼續(xù)做下去,讓遠在他鄉(xiāng)的游子無論走到哪里,都能感受家鄉(xiāng)的味道,還可幫村民增收。她同時希望迎光村的腐乳、刺兒茶、酸菜等其他特色食品,也能搭上稻草粽的銷售快車,走出迎光,走進千家萬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