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,我國經濟運行延續(xù)了穩(wěn)中有進、穩(wěn)中向好的發(fā)展態(tài)勢,但產能過剩問題仍然突出,成為制約去產能工作的重要因素。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?
6月14日,《人民日報》在頭版重磅推出任平采寫的長達5000多字的新聞述評《中國產品何以走向全球,從“一元錢打火機”看中國產能》,該文以小見大,折射出中國制造業(yè)的強大實力和獨特魅力,起到了幫助廣大干部和群眾科學認清現實,把握時代大勢,以強信心凝聚各方共識、以厚底氣堅定發(fā)展自信,唱響唱好中國經濟光明論的巨大作用,引起了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的高度關注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。
截至目前,僅《人民日報》客戶端的瀏覽量達到300多萬人次。見報當天,人民網、新華網、央廣網等重點央媒以及新浪、搜狐、網易等重點網站對該篇報道紛紛進行轉載推送。新華網在首頁頭條推出的《中國特色之鄉(xiāng)|打火機“一塊錢”的生意 點亮全球》專題報道,并制作短視頻進行推送,全網瀏覽量已突破550多萬。
湖南省委宣傳部在“奏響湖南最強音(央媒)”“市(州)新聞中心”等工作群里第一時間推出該篇報道后,全省14個市(州)委宣傳部和省直部門立即紛紛全網推送這篇報道。目前,各市(州)及各縣(市、區(qū))融媒體中心都組織了推送,火爆“朋友圈”。6月15日,《湖南日報》在頭版進行全文刊登,湖南衛(wèi)視在《湖南新聞聯播》推出《邵東:小小打火機 做成全球“大生意”》報道,贊譽頗多。6月17日《湖南日報》又推出評論文章《“一元錢”的生意 為何能點亮全球》,再次論證小產品也能登上大舞臺、撬動大產業(yè)。
在邵陽市,市委書記嚴華第一時間對該文給予高度評價,市屬各媒體、省駐邵媒體和12個縣(市、區(qū))融媒體中心及全市網評員、市直單位新聞聯絡員積極轉發(fā)推送,在全市形成了砥礪實干提信心、非凡成就催奮進的濃厚輿論氛圍。
邵東市打火機協會第一時間組織學習分享,會長呂省華興奮地說:“感謝人民日報社對邵東打火機的關注和報道,大家都倍感振奮,倍受鼓舞,干事更精神,創(chuàng)新勁更足?!庇芯W友評論說:“世界打火機看中國,中國打火機看邵東,邵東打火機點亮全世界?!度嗣袢請蟆吩陬^版長篇報道邵東打火機產業(yè),是屬于邵陽的高光時刻?!边€有網友評論說:“這是邵陽市在‘頂住外部壓力,克服內部困難’時,全面貫徹新發(fā)展理念,不斷提高邵陽制造‘含新量、含智量、含綠量’,以更大力度深化開放強市,鞏固拓展經貿‘朋友圈’,不斷壯大‘邵品出境’取得的豐碩成果,值得大力宣傳和推廣?!?/p>
那么,這條新聞述評為何能出新、出彩、切中肯綮,又催人奮進呢?
馬克思說:“一個問題,只有當它被提出來時,意味著解決問題的條件已經具備了?!辈黄撇涣ⅰ⑵屏⒉⑴e,一篇完整的評論文章通常也要搭建“提出問題、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”的邏輯框架。該評論縱橫捭闔,在論證過程中,做到層層設問、步步解題。
開頭以設問切入,提出鮮明觀點。即“每只注塑打火機僅售1元錢,20年不漲價,何以做到?”“人力成本從20年前的1角錢降到如今的1分5厘,何以實現?”“全球一年銷售200億只打火機,其中約七成來自中國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,何以取勝?”作者運用這種設問的修辭手法,起到了吸引讀者注意力,使評論更加生動有趣。
接下來擺出事實、直指原因。該評論說,“不沿江、不沿海、不沿邊,卻發(fā)展成為世界最大的打火機生產基地,當地企業(yè)年產150億只左右,遠銷120個國家和地區(qū),湖南邵東市創(chuàng)造了這一傳奇。”并由此點明此篇評論的本意是,通過“一只打火機可以窺見中國產能的奧秘,透視出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所在。”并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,說明“中國制造已經成為全球產業(yè)鏈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,作出了積極貢獻?!薄半S著中國現代化產業(yè)體系建設的推進,我們將為世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制造和中國創(chuàng)造?!眮碜C明中國有產能,世界有市場,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密不可分。
再下來,進入評論主體,深刻揭示了“一元錢打火機”厚積薄發(fā)、行穩(wěn)致遠的秘訣。作者在抽絲剝繭,層層破解時,不僅僅停留在表面事件的描述上,而是將立場、方法、建議融于其中,通過細節(jié)深入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,幫助群眾理解復雜經濟現象的本質。從而,增強了評論的感染力和說服力。
一是“市場競爭,質量為先。”生產質優(yōu)產品,關鍵靠優(yōu)質產能,根本在創(chuàng)新,“目前,邵東10多家打火機企業(yè)基本實現12道工序全部自動化,工藝技術全國領先?!?/p>
二是“傳統(tǒng)產業(yè)改造升級,也能發(fā)展新質生產力。”“近年來,邵陽市致力打造先進制造業(yè)高地,邵東持續(xù)推進打火機產業(yè)‘機器換人’的自動化變革,注塑機換了三代,焊接機換了三代,充氣機換了五代……不斷地‘小步快跑’,人均效率提升了30倍,每只打火機的人力成本從1角錢降到了1分5厘?!鄙蹡|打火機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實踐表明:中國產品能在質優(yōu)的同時保持性價比,擁有競爭力,讓消費者得到眾多好處。
三是“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。”堅持在開放中發(fā)展,在競爭中成長,敢于到國際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搏擊風浪,才能不斷增強企業(yè)競爭力??傊白龅劫|量過硬、服務到位、貼近市場、價格公道,誰便能在充分競爭中贏得消費者?!?/p>
結尾處再次點題,落腳于意義層面。該評論指出“如果說,中國造‘一元錢打火機’20年價格不變,成為全球最大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,沒人說這是產能過剩,世界消費者從中持續(xù)受益。那么今天,當走在世界產業(yè)高端、性價比具有競爭力的中國新能源汽車,開始在國際市場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青睞時,美方一些人僅靠一頂‘中國產能過?!拿弊?,抵擋不住綠色低碳發(fā)展的潮流,更阻礙不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步伐?!痹诖?,該文以評論的力量,鐵定的事實,旗幟鮮明地駁斥“美方一些人炒作所謂‘中國產能過剩問題’,其實質是遏制打壓中國新興產業(yè)發(fā)展、企圖把中國鎖定在產業(yè)鏈低端,為其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找借口、為本國謀求更有利的競爭地位和市場優(yōu)勢。”與此同時,該評論提醒人們面對國外敵對勢力鼓吹“中國經濟衰退論”的謊言,一定要“頂住外部壓力,克服內部困難”,看清中國經濟發(fā)展的光明前景和廣闊的發(fā)展道路,理直氣壯地高歌中國經濟光明論。
這篇新聞述評在寫作時還有著見微知著的邏輯框架、精益求精的解題之法。其數據翔實,分析深入,為讀者提供了中國產能全面、客觀的認識;語言簡練,表達準確,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;觀點鮮明,立場堅定,能夠讓讀者對評論有清晰的認識和了解,為創(chuàng)新經濟報道提供了范例。
(作者 王龍琪)